李鈺廷︱講天氣's profile picture

李鈺廷︱講天氣

@weather.hk

力求深入淺出 推動科學普及🫡

Hong Kong
instagram
Followers
70,995
Following
95
Posts
1,162
Engagement Rate
0.07%
Campaigns Featured in
1

Recent Posts

Post by weather.hk
25,330
2024-05-11

北極光耀英及歐美亞多處!21年最強磁暴 為何最北反而未必睇到?解構綠光以外顏色 更多圖表👉https://channelchk.com/a/18229 由太陽高速帶電粒子衝擊地球磁場所引起的地磁風暴,在本港時間5.11早上6時54分和10時40分均達到美國定義最強的G5極端級別。這波自2003年10月以來最猛烈的磁暴,令更低緯度上空都激起極光,包括英國、歐美及亞洲多處。不少網民均上載照片到X分享。 兩極正上方 反必見極光 天文台曾指出,極光(aurora)是太陽帶電粒子(太陽風)撞擊地球大氣粒子而引起,形狀取決於太陽帶電粒子的移動方向和地球磁場變化,顏色視乎太陽帶電粒子撞擊哪些大氣粒子而定。簡單而言,若氧粒子被撞擊,就釋出綠光和紅光;氮粒子被撞擊,就釋出紫紅光和藍光。 別以為兩極正上方,就一定看到極光。由於地理上南北極與地磁極並非一致,但極光僅在地磁極附近的環帶狀範圍才看到,所以座落北緯63至66度的冰島,反而位於北極光帶。美國阿拉斯加Fairbanks、加拿大Yellowknife、芬蘭、挪威和瑞典,也是觀賞北極光熱點。 磁暴越強 北極光越南 究竟北極光可多南、南極光可多北?這視乎磁暴多強。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將磁暴規模分5級,相當於Kp指數(地磁干擾程度)的5-9。若磁暴如今次般,達到最強的G5極端級別(Kp指數9),北極光最南可至法國或中國東北部。反觀因南半球陸地相對較少,一般只在南極洲才能看到南極光。 不過極光能在較低緯度炫美,亦代表猛烈的磁暴可能影響部份衞星軌道、無線電訊號路徑或GPS系統性能。猛烈的太陽高速帶電粒子亦可能進入地球兩極大氣,影響極地航班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或太空船的電子組件。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 #weather #science #天氣 #氣象 #科普 #科學 #天文台 #李鈺廷 #地磁風暴 #磁暴 #太陽風 #極光 #aurora #英國 #uk #britian #unitedkingdom

Post by weather.hk
4,118
2023-06-05

粉紅閃電6.1無聲爆!大埔VAR直擊 解構雷色冷知識 為何變紫?越白劈越近 屯門和田邨在6.1清晨,罕見有閃電連續3次避過屋頂避雷針,直接劈向大廈中層,被氣象專家懷疑中層或有靜電吸引雷擊。當時本台有觀眾在大埔,亦拍攝到全無聲響的「粉紅色閃電」,以及劈地的「紫色閃電」。原來雷光與日月光一樣,可被大氣散射,令白光變色;意味越白兼越快響的閃電,劈得越近。 夕陽染紅 原理相若 報料的觀眾在6.1早上7時15分,於大埔西方拍攝到乍現雲間的「粉紅色閃電」片段,且相隔逾20秒都聽不到雷聲。翻查天文台閃電位置圖,當時大埔以西約20公里的流浮山有雲間閃電。由於片段上載時會壓縮畫質,為方便大家觀察,報道除加插慢鏡重播,亦局部調暗原片,但絕無修改任何色彩。 雷光變色,原理其實與夕陽或旭日染紅相若。本來純白的陽光在日落或日出時,要經過厚厚大氣,被散射(scattering)走藍光、綠光和黃光,最終只留下紅光。同樣道理,距離越遠的閃電,要穿過越多大氣物質才被看到;因越多光被散射走,變色的機會就越大。雷光色澤如何,視乎觀察者距離、附近的大氣成份,以及懸浮雜質數量而定。 大氣雜質 令閃電變色 美國氣象部門NOAA曾撰文解釋,若閃電太遠,當中的藍光或被散射走,就如夕陽一樣變成偏紅色。由於這類暖色閃電通常遠至聽不到聲響,又取名「熱閃電」(heat lightning)。NOAA又指,煙霞、塵埃、濕氣和雨水等大氣雜質,可局部吸收或繞射(diffraction)雷光,令其變色,不再是純白色或藍色。有時暴風雪更可令閃電呈粉紅色或綠色。 向本台報料的觀眾也用單鏡反光相機,在6.1早上6時51分於大埔西南方拍攝到劈地(雲對地)的「紫色閃電」,並聽到其後傳來雷聲。翻查天文台閃電位置圖,當時大埔西南方數公里有閃電劈地。觀眾向本台提供原相,據其不能修改的檔案資訊顯示,相中的色彩呈現未被校正,意味所拍攝的紫色閃電,並非修圖效果。 15公里外難響雷 震耳欲聾的雷聲,來自雨雲放電時令空氣受熱而急劇膨脹所產生的衝擊波。距離地面越高,通常氣溫越低,聲波傳播越慢。當雷聲傳播時,由於高空聲波不及低空快,會逐漸向上彎曲、偏離地面,令遠處的人聽不到。天文台曾撰文指出,若高空沒逆溫層反彈雷聲,通常很難聽到來自15公里以外的雷聲。 以屯門和田邨在6.1被雷劈為例,街坊在300米外拍下劈向大廈中層的白色閃電。由於聲波以每秒340米傳播,故在雷擊1秒後,片中即傳來雷聲。該閃電亦未經散射,呈現白色。相反,本台觀眾同步在大埔拍攝20公里外的流浮山雲間粉紅閃電時,由於距離太遠,加上雲間閃電威力通常比劈地細得多,片中聽不到一絲雷聲。該閃電因經過不少散射,變成粉紅色。 #weather #science #天氣 #氣象 #科普 #科學 #天文台 #李鈺廷 #雷暴 #閃電 #thunder #lightning #屯門 #和田邨 #大埔 #流浮山 #散射 #scattering #diffraction #繞射

Post by weather.hk
15,656
2022-09-10

中秋雲隙間賞月 解構4種雲彩伴月 教你分月華月暈幻月虹彩雲|科普冷知識 天文台預計,2022年中秋節及翌日因高空反氣旋減弱,香港大致多雲,市民要從雲隙間賞月;探空數據和電腦預報顯示以低雲為主。但假如是中高空的透薄雲層主導,港人則或看到雲彩伴月美景。今次為大家介紹月華、月虹彩雲、月暈和幻月4種大氣光學現象。而據市民上載至天文台CWOS群組的照片顯示,香港曾同時呈現月華、月暈和幻月3種雲彩伴月。 月華和月虹彩雲的形成機制相同,都是月光穿過薄雲或霧內大小均勻的微細水滴或冰晶後被繞射(衍射)而形成。但月華通常是薄雲或薄霧籠罩月亮,經繞射後圍繞月亮形成內藍外紅的彩環;可能多於一圈,若水滴越小,彩環則越大。而虹彩雲則只是月亮旁的雲染上彩斑。薄雲通常指中雲族的高積雲和高層雲,亦包括屬高空雲種的卷積雲。 至於月暈,則須月光穿過高空卷雲中的冰晶,經折射後圍繞月亮形成內紅外藍的彩環。幻月所需的大氣條件,與月暈類似,但條件更為苛刻;須月光穿過高空卷雲中的六角碟形冰晶,經折射後圍繞月亮形成左右對稱且內紅外藍的彩斑,故相對月暈較為少見。月暈分別有兩種大小,以大月暈較罕見,取決於冰晶形態能否以更大角度折射月光。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 #weather #science #moon #cloud #lunar #iridescent #corona #halo #moondog #light #physics #optics #refraction #diffraction #物理 #中秋 #雲 #天氣 #氣象 #科普 #科學 #天文台 #李鈺廷 #冷知識 #channelchk

Post by weather.hk
339
2025-01-26

2024年, 屋漏兼逢連夜雨,裹足不前; 忙碌與疲憊,日復交纏。 在公, 經歷多次狂風驟雨粗口小, 與同事共度幾次拆彈深宵, 工作量和責任大增至差點吃不消。 在私, 除自細照顧我到大的婆婆 因急病離開了我, 預期實行的個人計劃雖不多, 但也因公務繁忙而受阻。 展望2025年, 如何work-life balance冇咁癲 將個人計劃落實咗先, 也許是新一年最大挑戰。 🙈

Post by weather.hk
2,628
2025-01-26

天文台調低1.27朝市區氣溫預測至10°C 大帽山失守2°C如雪櫃 料高地顯著較冷或結冰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

Post by weather.hk
3,989
2025-01-26

天文台料1.27朝市區11°C 新界局部7°C 寒警非虛 1.26下午都跌溫 較1.25低5至6度 豈止好自為之 請關顧獨居長者及長期病人士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

Post by weather.hk
1,384
2025-01-24

日本小樽JR打卡站 氣候上3月始融雪景 毋須急於1月底拍攝 2月平均最高溫仍徘徊冰點 在冬季鋪滿積雪的日本北海道小樽JR函館線朝里站,因鄰近海邊,成為電影取景場地,多年來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,影相打卡。惟一名61歲港婦1.23朝闖進路軌,拍攝雪地接壤藍海的美景時,卻遭列車撞死。 氣候上,小樽2月平均最高氣溫仍徘徊冰點,至3月才明顯高於0°C,有利融雪。對比Google地圖所收集的照片,2月上載的相片顯示當地仍佈滿積雪,至3月才局部融化。若想拍攝一片雪地接壤藍海的美景,毋須急於1月底拍攝。

Post by weather.hk
2,965
2025-01-23

一圖睇清寒流全盤部署!侵港幾強 變數仍多 天文台料濕涼變乾冷 年廿八市區11°C北區7°C 迎接蛇年前,勢再有寒流連日襲港。天文台預測,冷鋒1.26年廿七下午橫過華南沿岸,本港屆時北風增強,取代原先清勁的偏東氣流,受隨後強烈冬季季候風吹拂,市區氣溫由當日最高的20°C,顯著下降至入夜的14°C,兼一兩陣微雨。 本港濕涼天氣,隨後將轉為乾凍。天文台預計市區氣溫在1.27年廿八和1.28大除夕朝早,分別跌至11和12°C,轉為天晴和日間非常乾燥。官方電腦預計,新界北區打鼓嶺或因輻射冷卻效應,連日清晨氣溫跌至嚴寒的7°C,日間回升至近20°C。 寒流幾強變數多 今次寒流,源於被禁錮在北極圈西伯利亞的冷空氣,趁高空西風帶向南波動鬆懈時而逃出南下。但北風寒潮能否入侵香港港市區,仍要通過多重變數考驗,例如冷空氣是否深厚至越過華南的南嶺和武夷山脈,以及本地山脈。原圖截自天文台節目《氣象冷知識》的封面圖,精簡地展示今次寒流侵港的全盤部署。 天文台以《冷鋒拜早年》為題撰文時又指,若影響本港的偏東氣流較預期強,冷鋒南下的速度可能較慢,繼而推遲北風到達華南沿岸和降溫的時間。此外,各電腦模式亦預測冷鋒過境時,較大可能伴隨降雨。一旦引起蒸發冷卻效應,氣溫跌幅則較大。但不同電腦模式預測的雨勢仍有分歧,若降雨較持續,氣溫有機會更低。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

Post by weather.hk
1,556
2025-01-20

香港又感地震!1個月內第3次 嘉義1.21午夜6級淺震 逾百港人報告如烈度III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

Post by weather.hk
4,278
2025-01-13

日本宮崎近岸6.6級淺震 海嘯20cm 氣象廳再調查 否認南海海槽巨震機會增 日本宮崎市中心約10公里近岸海域,在當地時間2025年1月13日晚上9時19分錄得6.9級淺層地震,震源深度30公里。氣象廳向宮崎和高知2縣,發出海嘯注意報,預測海嘯最高1米,並在宮崎港等地錄得20厘米高海嘯。 氣象廳亦表明,要調查今次地震與潛在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關係,是繼2024年8月8日宮崎縣7.1級地震後,須再次發佈有關臨時資訊。氣象廳當時經調查後,更罕有發出巨大地震注意報,預測潛在區域引發大規模地震的機會或較平常高,惟1周後取消。 至深夜,氣象廳將宮崎地震規模由6.9級,向下修訂為6.6級,並在調查後否認南海巨震機會較平常增加。但氣象廳強調,未來30年內區內大規模地震(8至9級)機會,仍高達70至80%,意味仍可能隨時發生。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 #地震 #天文台 #earthquake #李鈺廷 #weather #science #科普 #科學 #日本 #japan #宮崎 #海嘯 #tsunami #南海海槽地震

Post by weather.hk
4,861
2025-01-12

元朗濕度跌至12% 破29年來1月最低紀錄 山火再燃!機場低見9% 28年來第二乾1月天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

Post by weather.hk
5,047
2025-01-11

入冬最寒!1.11尖沙嘴11.5°C 大帽山2.3°C 人肉露將小心 天文台料1.12朝市區11°C 北區6°C 天氣師李鈺廷 @weather.hk 提提你